近我看到了许多案例反馈,有几个小姑娘问,为什么有些案例看起来没有下颌角,下颌角割下颌角割截骨术有没有副作用?
1.可能出现发红、硬结等副作用。
2.部分型号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3.局部发红是常见的现象,生理性的会在1-2天内消失。
4.做该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肿情况,术后可以会有血肿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下颌角恢复自然需3-6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咬肌由于附着点位置的改变及肌张力的变化,咬肌本身会发生自身再造性萎缩,所以6个月左右时达到很优等效果,有的人在6-12个月还有轻微的变化。
下颌角截骨便利、简单,显露病变组织轻易,留下切口伤痕一般6个月后会逐渐淡化,而且用度也较低。此外,从口内截除下颌角割截骨。一般采纳气管插管全麻,口内更末磨牙外,切开粘膜达下颌角区骨膜,分离适当范围,并充分暴露后,以摇摆锯、截除适当部分下颌角骨,再磨平止血后,将骨膜复原缝合,再缝好粘膜即可。此法优点是不留下颌下皮肤伤痕。但不足之处是手术难度倍增,暴露下颌角常感困难,有时截除骨不够彻底,术后调理口腔不周易造成感染,手术用度高。
1、口外切口:是在下颌角处做一个3-5厘米的切口切除下颌角。优点: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比较安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器械,可以同时将咀嚼肌部分切去。
2、耳后切口:是在耳后做一个3-4厘米切口切除下颌角。优点:切口相对隐蔽,操作相对简单。
3、口内外联合切口:应用口腔内3厘米~4厘米切口和下颌下两个0.5厘米~0.8厘米大小切口,非常方便地去除肥大的下颌角,同时可以切除或磨削下颌骨外板和下颌缘,切除部分咬肌。优点:手术非常方便,许多初学者均采用该方法。下颌下的微切口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痕迹将不明显。
4、下颌下微切口:就是应用口内外联合切口插入电锯的0.5厘米~0.8厘米微小切口完成所有的手术过程,切口在下颌的下面,3~6个月后该切口将不明显。优点:该方法口内没有切口,因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5、完全口内切口:是目前较好、也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应用口腔内3厘米~4厘米切口弧形截除肥大下颌角,同时可以切除或磨削下颌骨外板和下颌缘,可以切除部分咬肌。优点:因为整个手术只有口内切口,体表不会遗留任何手术疤痕,手术创伤相对于口内外联合切口要小的多,恢复也明显加快。
1、下颌角割截骨的切口设计:自耳垂下皱襞处沿耳后基部上行至中上1/3处向后延伸至发际,沿发际向下达下颌角平面。在皮肤表面用亚甲蓝标出下颌角位置、下颌缘以及颏孔的体表投影位置。截骨线同前依Kamiishi截骨线在皮肤表面标出截骨线投影。
2、下颌角的显露:首先沿耳后切口线在耳后筋膜浅层平面翻起耳后皮瓣,到达胸锁乳突肌前缘后,在腮腺咬肌筋膜浅层向前分离至下颌角表面。用左手示指触及下颌角中心部位,右手持蚊式钳顺下颌缘平行方向钝性分离咬肌筋膜达骨膜表面,切开骨膜后用骨膜剥离器沿下颌骨下缘在骨膜下分离咬肌附着点,并用下颌缘剥离器或剥离子将下颌骨侧缘软组织略剥离1.5—2.0cm宽,用深部直角拉钩拉起咬肌游离端,用浅部直角拉钩将下颌角后缘软组织拉开,用脑压板沿下颌角后缘内侧面紧贴骨面插入已剥离好的腔隙内保护深部软组织,至此,下颌角前后缘均已充分显露。
3、如伴有咬肌肥大者,在下颌角割截骨时可在咬肌后缘中部用4号丝线纵行缝合2~3针作为牵引线,而后在组织钳牵引下将咬肌中层分离出,用电刀切除。切除咬肌时注意保护咬肌的附着部不被切除,以保证所保留的咬肌能重新与下颌缘牢固结合。
4、下颌角割截骨后做缝合切口后加压包扎。
另外用来复锯或裂钻沿截骨线截除肥大的下颌角,下颌角割截骨时注意保护周围的软组织勿受损伤,尤其当用裂钻切割时,不可使软组织进入手术野,否则高速旋转的钻头将造成软组织的撕裂伤。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七七整形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